李翰祥
李翰祥

0人喜歡

  • 英文名Li, Han Hsiang
  • 生日1926-03-07
  • 出生地中國遼寧
  • 國家或地區(qū)中國香港
  • 星座雙魚座
  • 畢業(yè)學校北平國立藝術學校,上海實驗戲劇學校

李翰祥簡介

李翰祥是香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。這位目光遠大、充滿創(chuàng)意、領導潮流的電影工作者,除了導演外,還擔任編劇、演員、制片、電影公司大老板等,在近五十年電影生涯中,不斷在華語電影的領域內(nèi),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
個人喜好

榮譽成績

電影類獎項

頒獎禮:

金馬獎

所獲榮譽名稱:最佳改編劇本

獲獎時間:1979年(16屆)

獲獎作品:《乾隆下?lián)P州

頒獎禮:

金馬獎

所獲榮譽名稱:最佳導演

獲獎時間:1963年(2屆)

獲獎作品: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

1971年

第9屆

金馬獎 最佳編劇

1966年

第4屆

金馬獎 最佳導演

1963年

第2屆

金馬獎 最佳導演

星路歷程

李翰祥生于遼寧錦州,曾就讀于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系和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。1948年赴香港,先后在大中華、長城、大觀等影片公司任廣告繪制員、布景師。1949年入永華影業(yè)公司演員訓練班,后任演員。1954年起任導演,1955年獨立編導影片《雪里紅》。同年入邵氏兄弟(香港)有限公司任編導。先后編導古裝影片多部,其中《貂蟬》于1958年獲第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,《江山美人》于1959年獲第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,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于1963年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、最佳導演獎。同時,也編導反映現(xiàn)實生活的影片,如《后門》于1960年獲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。1963年赴臺灣創(chuàng)辦國聯(lián)影業(yè)公司,相繼編導五部影片,其中《西施》于1965年獲第四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、最佳導演獎;《冬暖》具有濃郁的鄉(xiāng)土氣息,被認為是臺灣文藝片代表作之一。此外,監(jiān)制、策劃、導演影片十七部,對臺灣國語片的發(fā)展有一定影響。1968年國聯(lián)停業(yè)后,為臺灣中央電影事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編導影片,1970年編導的《緹縈》于1971年獲第九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、最佳編劇獎。

1971年回香港,創(chuàng)辦新國聯(lián)影業(yè)公司,編導《騙術奇譚》、《騙術大觀》等影片。1972年重入邵氏兄弟公司,同年編導的《大軍閥》獲1973年第十九屆亞洲影展幽默滑稽片導演獎;1977年編導的《干隆下江南》同年獲第十四屆金馬獎優(yōu)等劇情片獎,《干隆下?lián)P州》于1979年獲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獎。1983年創(chuàng)辦新昆侖影業(yè)公司,在大陸與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合作,編導影片《火燒圓明園》、《垂簾聽政》,獲文化部1983年優(yōu)秀影片特別獎。著有回憶錄《三十年細說從頭》。

李翰祥影視作品

全部(1)  >
主站蜘蛛池模板: 称多县| 怀仁县| 浮梁县| 哈尔滨市| 文登市| 太白县| 井研县| 玉田县| 罗平县| 上犹县| 尉犁县| 栾川县| 富民县| 古丈县| 泗阳县| 芦山县| 揭东县| 东明县| 岳阳县| 山阳县| 板桥市| 比如县| 忻州市| 霍林郭勒市| 西安市| 民丰县| 兴隆县| 来凤县| 巩留县| 兰考县| 龙泉市| 洛南县| 涟水县| 肇东市| 呼和浩特市| 天镇县| 穆棱市| 茶陵县| 晋州市| 汪清县| 外汇|